聚力深耕礼赞丰收④|百香果园丰收记:“碳”索绿色种植新路径
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大坪乡,农户朱芳权的百香果果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亩净赚达到6500元。从曾经“看天吃饭”的无奈,到如今“算账增收”的笃定,老朱的果园里,藏着百香果种植从“苦”到“甜”的蜕变密码。
昔日困境:百香果的“娇贵”与种植的“怪圈”
百香果素有“维C之王”的美誉,可种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根系较浅,天旱了会蔫,雨多了会烂根;土壤肥力不够不挂果,pH值不对会黄化,保水差了长不壮。

更让农户头疼的是施肥的“怪圈”。过去种百香果,大家总觉得“多施氮肥长得壮”,结果氮肥撒了一茬又一茬,地里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土壤板结、微生物活性降低,作物光合效率下降,果实品质参差不齐,产量更是一年一个样,“明明下了苦功,就是收不上好果”,老朱想起往年的光景,忍不住叹气。
这种“氮过量、碳饥饿”的失衡,成了百香果种植的“拦路虎”——作物缺了“碳”这个关键“粮食”,光合效率上不去,干物质攒不下,就算氮、磷、钾肥施得再多,也难结出优质果。不少农户像在黑暗里摸索,汗水没少流,丰收却总差一口气。
破局之道:“碳补给”与精准服务
就在当地农户一筹莫展之时,中农农服技术团队带着他们的“秘密武器”——碳氮平衡肥为百香果种植带来了新转机。

“今年这百香果,每亩产量冲上3500斤不说,单果重超90克的大果能占八成,收购价直接涨到5元/斤。”老朱算了一笔账,按当前行情,第一批果亩产1500斤,扣除亩投入11000元后,不仅收回成本还有盈余;待11月二批果上市,亩产预计2000斤,全年亩产值17500元。老朱捧着金灿灿的果实,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中农农服技术创新项目组技术负责人曲晓晶形象地将碳氮平衡肥比作给作物开的“营养外挂”,她说:“碳是作物的‘主食’,传统施肥只盯着氮磷钾,却忽视了碳的缺失。碳氮平衡肥通过补充小分子有机碳,能够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作物的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累积,实现减肥的同时提质增产。”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施用碳氮平衡肥后,百香果单果重可以达到120克,较常规施肥增重30%;新摘果糖度突破20°Bx,糖酸比提高0.41,口感更加甜润,耐储性也显著增强。

“我们组建了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结合赣州果树品种特性与实际种植情况,为农户制定了精准的施肥方案。”中农农服江西公司产品技术推广负责人钟关表示:“碳氮平衡肥如同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持续为土壤‘补碳’,通过科学调配肥料配方,有效调节植株生长节奏,促进养分均衡吸收。”

此外,针对部分地势低洼区域因积水引发的果树黄化问题,技术团队采用修剪枝条与使用生物刺激素相结合的方法,促进根系快速恢复生长,同时配合喷施叶面肥等措施,迅速修复叶片生理机能,提升叶片光合效率,为果树的健康生长和后期丰产筑牢了坚实基础。
“再也不用凭感觉施肥,跟着方案走,心里踏实。”老朱说。
甜蜜未来:科技护航“甜”得持久
如今,老朱的百香果还有了一张“高端通行证”——凭借优质的品质和安全的种植标准,果园的百香果顺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直接敲开了商超的大门。

“超市采购商来看了一次就定了货,收购价比普通果高30%;还有两家果汁厂,提前跟我签了明年的订单,说就要这种甜润、安全的果!”老朱说着,从口袋里掏出订单,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消费者对“更甜、更大、更安全”果实的需求,让绿色认证成了百香果走向高端市场的“金钥匙”;而这背后,是碳氮平衡肥带来的品质升级,是科技给农业注入的新活力。
“未来,我们要把碳氮平衡肥的减量增效方案推得更广,不光是百香果,还要覆盖柑橘、茶叶这些赣南特色作物,让更多农户像老朱一样增收。”曲晓晶说。在农业“减量增效”的“碳”索之路上,中农农服正用科技重新定义“施肥”,助力农业突破“碳瓶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老朱的果园里,百香果缀满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片赣南的土地上,更多“老朱”的丰收故事,还在继续书写。